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【行銷新手篇4】新手必知的分析重點懶人包

  接續前面: 【行銷新手篇1】初次踏入數位行銷工作很迷茫?善用三個圈快速掌握工作方法 【行銷新手篇2】快速建立基礎流量觀念架構,替品牌帶來首波成效! 【行銷新手篇3】初入品牌行銷好多事?掌握品牌平台事務不讓你多頭馬車燒! 後,這篇要寫的是最後一個圈“分析”,也是呼應前面流量與平台的後續『 有沒有做對規劃?有沒有達到你要的效益? 』   數位行銷相比傳統媒體更能有效追蹤廣告曝光效益,能清楚地知道投入多少花費帶來多少業績,本篇適合剛接觸數位行銷但尚不知道數位廣告追蹤概念,以及剛接手品牌數據分析但沒有方向的行銷人員,這邊將會整理幾個重點幫助各位在分析這塊先有初始概念,依著關鍵字延伸去搜尋更多資訊避免胡亂搜尋沒有方向。 要先能追蹤,才能做分析,而追蹤的要點就是“追蹤碼”   追蹤碼簡單來說就是一段程式碼,這個程式碼通常會被放在你的網站程式碼內,也正因為被放置在你的網站中, 因此他能透過網站訪客的瀏覽器來蒐集數據,並將這些數據傳送回給你,這樣你就可以了解訪客在你的網站上的行為和互動方式 。 簡單來說你可以知道你的消費者在網站上做了哪些事情(e.g 點哪個廣告進來 /看了什麼商品 / 最後有沒有買 ...等),基本上你只要知道在數位行銷上的操作高機率都能被追蹤,而 你要注意的是在做任何廣告前是否確認了可以追蹤?追蹤的指標是不是你要的? ,避免錢花了結果最後不知道成效如何。 有了上述概念後要怎麼開始?   花時間弄熟Google Analytics & UTM就對了!直接Google資訊做學習,而這邊要跟你說的是為何得熟悉這兩個: Google Analytics:簡稱GA 這是做數位行銷一定會碰到的第三方分析工具,它能讓你知道你的網站/APP有多少人來逛、用手機還是電腦逛、多少人來逛兩次以上...等, 基本上你想知道網站上的客戶行為,都能透過GA來做分析! *搜尋時會看到GA3(通用GA)、GA4,請以GA4資訊為主,因為前者將於2023/7/1停止服務 UTM:結合上述GA,分析客戶從哪裡來 當你在網路上做廣告想知道多少人從這個廣告來的時候,就會用到UTM功能 ,簡單來說就是在網址上面貼一個標籤,你就能知道這個網址後續來的客戶有多少人、有多少人有購買...等。 幾個分析重點掌握與檢核   如果你已經開始接觸品牌數據分析這塊,...

【閒聊歷程3】品牌端行銷與媒體代理商差異,新鮮人怎麼選?

  寫著寫著閒聊篇也要迎來結尾了,接續了 『閒聊我的行銷歷程與看法(上)』&『閒聊我的行銷歷程與看法(中)』,今天就來寫寫我待品牌端與代理商後感受到的差異,撰文角度將以品牌端5年經驗與代理商1年半經驗做撰寫,因此僅為個人感受,做為參考即可!

品牌端與代理商角色上的差異:

  品牌端的工作內容主要圍繞在與品牌端一切有關的行銷事物上,你可能會碰超出自己領域上的事情,但最終目的都會與品牌前進的方向一致,舉例來說你應徵品牌端的廣告投放手,但不太可能永遠只在調整廣告,可能還會需要協助公司做GA上導入分析,或找尋除了現有已佈局媒體外的流量;而代理商廣告投手則是接收品牌端的活動需求,拿著品牌端給的資源,幫忙設定數位媒體廣告,找尋到對的TA,來達到需求KPI,並且廣告投手不會只負責一家品牌,手上可能同時要負責數十個品牌的媒體操作需求。

  通常品牌端應徵的為“行銷企劃”一職,而代理商徴的為客服經理(AM),當然還有其他職位,不過我就先以廣泛地來說。

甲方思維 V.s 乙方思維


行銷企劃在做什麼?

  行銷企劃這塊其實104上應徵內容相當多,所以這邊就不特別一一列出細項了,坦白講也很難列的原因在於,每個公司要的行銷企劃動機都不同,如同前面提到的行銷一詞涵蓋很廣,也因此很容易在某些中小企業中淪為什麼都要做的角色,舉例來說最常聽到的例子是:行銷企劃人員同時兼做圖片與粉絲團經營,會有這樣的狀況在於老闆認為行銷就是要包山包海,的確行銷本來就要包山包海,但並不是每件事都要下去做,正常的情況應該是行銷擬出策略後整合資源,來達到企業要的目標!

  舉個例子:今天你規劃了一檔活動,那一定就會有宣傳的素材要製作,以及對應的曝光規劃,那這個時候你應該是將素材需求發給設計做出來,同時告知廣告操作人員要鎖定哪些媒體&TA,並跟小編說粉絲團也同步協助對應曝光...等,而非一個人做圖/操廣告/經營粉絲團!當然一定有資源不足的時候,行銷可以機動協助,但絕非是長時間一個人做那麼多事情,因此小建議是當應徵行銷企劃時,也可以問一下對方行銷部目前配置情況,來確認如果真的應徵上後,大概的工作範圍內容是什麼。

代理商AM又在做什麼?

  操作數位廣告是最基本的需求,以台灣來說至少FB廣告、Google 搜尋&聯播網廣告是最常碰的,其次則為Bing Ads / Yahoo原生廣告 / Youtube,以及開始普及的Line廣告(LAP),有些公司還有自己DMP可以操作,一樣104尚有諸多職位內容可以參考,主軸就是幫客戶透過數位媒體操作的方式找到TA,同時藉由跑出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回饋,做為下一波執行前的優化調整。

  隨著現在廣告系統的成熟,以及行銷資訊取得非常簡易,也因此廣告操作不在像以前一樣有門檻性,很多品牌主都開始自建自己的廣告投放團隊;外加近期大型廣告平台(FB/Google)因應各種隱私權限制而使得追蹤技術不再像以前那樣那麼精準,相關代理商也加緊強化自己的DMP系統來應對此狀況,在上述種種情況下,AM如果仍只是停留在廣告操作設定上,而非有廣告整體投放的佈局思維,那麼未來勢必會面臨到更嚴峻的挑戰。

永遠都要想這個位子的上一階還有什麼能做?


那待哪個地方好,或是先待哪裡好?

  坦白說我認為如果行銷要強大,一定要同時有品牌端思維與廣告操作思維,以我自己來說,當時在品牌端主要都是負責規劃活動部份,每波活動規劃完後就需要請我們合作的廣告代理商協助廣告投放,但由於當時對廣告投放完全不熟,因此對於代理商的意見反饋只能照單全收,講白了點就是如果成效不好,是我們品牌的問題或是廣告平台的問題,但絕對不會是代理商媒體操作的問題,後來我開始學習了FB廣告投放,了解投放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,才發現代理商操作上跟我們認知的落差很大,故當時公司決定接回來FB廣告投放,成效也開始上升(還省了一筆代操費用呢!)

  也正因為此事件,所以我當時決定轉去代理商,把廣告操作的知識給補足,同時也可以看到各產業的操作手法與數據,透過在代理商的經驗,爾後在品牌端操作數位媒體廣告佈局的時候,除了眼界夠廣外,即便不用親自操作,也敢交給外部代理商來協助,因為會知道怎麼溝通,以及對方的回饋是否正確。

  總結來說兩邊都待過是最好的,畢竟品牌要懂媒體怎麼佈局,媒體也要知道可以怎麼建議品牌來提升活動成效,當然待哪裡的重點在於取得對應的經驗,現在很多品牌開始自操廣告投放了,故也不一定要去代理商才能學習廣告投放;而也開始有代理商轉為變為顧問公司,不只幫客戶操作廣告,更緊密地與品牌主討論品牌策略結合媒體佈局獲取更大效益。

 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,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,行銷一職絕對是需要碰觸多個領域的,因為接觸夠多思維才有辦法打開,當然這並不是說每件事都要跳下去做,但最好都是親手做過一次並瞭解後,後續再策略的思考上才能結合一起運用!

留言

熱門文章